苏州砖雕雕刻手法是怎样的呢?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2-05-11
苏州砖雕的装饰手法是怎样的呢? 仿古砖雕厂家小编介绍苏州砖雕秀雅清新、细致活泼、工艺精湛、气韵生动,具有写实的风格和装饰的趣味。它融合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渗透着我国的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理想。
1、苏州砖雕的构图
首先上下枋构图明末清初直至乾嘉时期上下枋的装饰手法一般都是满构图。
如故事人物类的构图,采取散点透视的手法,或透视构图。在上下枋中,因枋尺寸的限定,(一般为300cm*30cm左右) 一般以几组人物构成画面,每组人物构成一个单元,四个单元为一组画面。散点透视就比较合适构图,以大石头巷的四时读书乐为例,春、夏、秋、冬四组场景,每一组中均以人物为主体,采用前景,中景,背景相结合的手法组织画面,人物一般安排在前景或中景,采用的是圆雕,而且对人物的面部神态和人物动态的刻画尤为传神,从表象来看,用刀细腻,线条流畅,饱满有力,细节明朗清晰,体态苗条,比例匀称,造型清秀健美,富有神韵。
而更加令人可喜的是与人物构成画面的场景处理得相当巧妙,是砖雕一大特色,亭台楼阁,一方面形成了画面的透视感,另一方面是画面中连接前景与背景的中介,当然对亭台楼阁本身的刻画也颇下功夫,有些房屋的窗尽然是可以开阖的,真可谓巧夺天工!景物塑造不仅烘托气氛,同时造成画面均衡,从而给人以稳定的美感。前景中还有各种树木,一是可以丰富画面效果,更重要的是树木起的作用是为了分割画面,也就是两个场景之间的分割线,既巧妙又能使四个画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背景,一般采用的是浮雕,就像传统山水画对远景的处理一样,虽用墨不多,若有若无,但却很好的烘托了主体,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丰富了画面的效果。
嘉庆以后,已没有上下枋均满雕的形式,而是出现了新的构图形式,上枋形式较多,但以浮雕折枝花卉居多,也有分成三段式。下枋一般以类似苏式彩画的形式出现,枋得两头为如意头,中间部分一般以圆雕人物故事装饰,大约占整个枋面的三分之一。
道光以后,上下枋以素枋居多,有的只是在枋的两头有简单的浮雕如意。对于兜肚构图而言,兜肚的长宽比一般为4: 3, 与上下枋相比,比较容易构图,一般左右两兜肚所选题材是一致的,但构图形式对称却不相同。
2、苏州砖雕的雕刻技术
作为传统的建筑雕刻装饰技术,也有它的产生发展过程,苏州砖雕的雕刻技术在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不同的雕刻技法赋予砖雕千姿百态的艺术风貌,以类别来分,有圆雕、透雕、镂雕、深浮雕、浅浮雕等。苏州砖雕的个性特征, 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 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具体来讲,明末清初至乾隆时期,特别是乾隆时期,上下枋一般都是以满构图的形式圆雕或透雕。而且所用方式是窑前雕与窑后雕相结合。呈现的艺术风貌是立体感强,气韵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嘉庆以后,因种种原因,圆雕几乎不见,仅仅只用浅浮雕来刻画事物,艺术感大不如前。
3、苏州砖雕的艺术风格
仿古砖雕厂家小编介绍苏州砖雕的艺术风格可以用“精”、“雅”、“细"、“气”这四个字来概括。
精:一是用料的“精”,苏州砖雕用砖皆出自陆慕御窑;二是雕刻的精致,苏州砖雕的精致程度是以刻几皮(皮即层的意思)来形容的,多的达十几皮,不仅能产生深远的效果,而且使丰富的内容有条不紊,层次分明,从而突出主题,形象生动。由于皮层重叠,每一形象精雕细刻,处处刻画入微。
雅:苏州砖雕的题材和内容及内向的门楼,表现了苏州砖雕清新淡雅的文人审美倾向。
细:即细腻,表现在对各种细节的处理上,如对人物、动物动态的传神处理,而对花卉花枝的处理几乎可以达到仿真的效果,表现了苏州砖雕的细腻风格。
气:一方面是“气韵生动”,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都以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动感优美为尚。另一方面表现为“书卷气”,题材中重视读书主题和字牌的文辞、书写,无一不反映了“书卷气”这一苏州地区砖雕特有的风格。